日本進攻台灣、使清廷意識到台灣在戰略地位上的重要,派往台灣負責全權處理的欽差大臣沈葆楨,是林則徐的女婿,在短短一年任期內,推展各項建設:
一、軍事建設
為防衛台南府城安全,首先聘請法國工程師在安平設計建造了一座安放西洋巨砲的堡壘。完工後,他親自在城門內外分別題字「萬流砥柱」與「億載金城」。今天到台南安平二鯤,可以見到沈葆楨的銅像立於這座可以容納一千五百人的雄偉堡壘內。
此外沈葆楨也在台灣南端修築城池,建為恆春城,至今仍然為台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,四座斑駁的城門仍然屹立在恆春。沈葆楨又認為台灣軍政積弊太深,主張福建巡撫移駐台灣。1875年(光緒元年)清廷決議以福建巡撫冬春二季駐台灣,夏秋二季駐福建,向台灣建省邁進一步。
二、開山撫番
把政教建設擴展到東部後山,也就是台東。
三、交通建設
三條聯絡台灣東部重要道路陸續開闢。福建提督羅大春開建蘇澳、花蓮間的險阻山路,是蘇花公路的前身。在台灣南部,同知袁聞柝負責開闢了由赤山到卑南的一段路,是南迴公路的濫觴。最為艱巨的一段工程要推由總兵吳光亮修建的橫斷中央山脈道路,起自竹山,終到花蓮玉里,就是著名的八通關古道,現在的新中橫公路大至是沿著這條古道修築。在鳳凰山區的岩壁上,還可以看到吳光亮豪氣磅礡的四個題字「萬年亨衢」。這些路線後來都成為日據時期和光復後興建的許多重要道路的基礎。
四、廢止渡台禁令
1875年二月,台灣正式全面開放,中國人可以自由移民台灣,開墾土地。沈葆楨分別在廈門、汕頭、香港設立招墾局,來台灣的人可得到船票,種子、房屋搭蓋費及一年半的口糧,又可以分到水田、旱地各一甲。每十人分的耕牛四頭、農具四副、而且三年後才開始徵收租賦。
五、增設府縣
沈葆楨剛到台灣時,軍政文教重心都在南部,當時的行政區域為台灣一府,管轄台灣(台南)、鳳山、嘉義、彰化、四縣和淡水、噶瑪蘭(宜蘭)兩廳。
為了更方便治理台灣各地,沈葆楨擴散行政轄區,改淡水廳為新竹縣,噶瑪蘭廳為宜蘭縣,在艋舺增設淡水縣,都歸新設立的台北府管轄。從此、台灣的發展重心開始逐漸北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